扫码加微信
素材随手查
首页 > 人物素材 > 古代人物

苏东坡: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

浏览次数:
有用: | 

001.jpg

人物导语

苏轼是一代文豪,他的文学成就自不必多言。令人叹服的是,他在人格上也有太多闪光点,千百年来,留给后人深深的感动。

作为一个封建时代的文人,苏东坡身上既无山林隐逸气,亦无富贵骄人气;既无大臣居高临下之态,亦无谪官战战兢兢之态。他与你我同在,同悲同喜,一派浑然天成的真性情。而他在文学艺术方面的才华又丝毫不亚于任何一位名人大家,所以,自然而然地,苏东坡成为了中国历史上粉丝最多的文人。

八句诗写尽人生

1.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

苏轼有很多诗是因为他弟弟苏辙而写。

一次苏轼外出做官经过渑池县,在这里与弟弟短暂相聚,苏辙想起五年前二人曾来过这里,同宿僧舍,在墙壁上题诗。如今又要在此地分别,颇为感伤。于是发出了偶然还是必然的疑问,苏轼以诗作答。

人的一生,辗转各处,像什么呢?正像到处飞的鸟类,偶尔在雪地上留下脚印。

到处飞是鸟的命运,因此是必然,而在雪地上留下脚印则是偶然的行为。

【素材点拔】人生充满了偶然,珍惜生命,活在当下

2.休对故人思故国,且将新火试新茶,诗酒趁年华

公元1069年,王安石变法正式开始。

由于与王安石持不同政见,公元1071年,苏轼自请离京,赴杭州就任。然而没过多久,他又被调往密州。

他来到密州时,密州正处在“蝗旱相仍,盗贼渐炽”的紧张局势里。

一年后,他把这里治理得井井有条,重修城北旧台,命名为“超然台”。

登上超然台的那一刻,他怀旧,他思乡,他为壮志未酬而伤感。

可是很快,他又用这句话来宽慰自己。

不要对着老朋友思念家乡,那样就会使思念倍增,既然无力改变现状,又何必用感情来折磨自己呢?

还是用新火来煮一杯新茶吧,这美好的春光如果不用来作诗醉酒,那便又枉费了。

如果把眼前的时间都用来怀旧和伤感,那么这一段时间也是伤感的,继而它也会“旧”。

【素材点拔】与其纠结于过去,不如珍惜眼前。

3.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又是因为苏辙。之前说苏轼从杭州被调任密州,这显然是降职了,可苏轼并不懊恼,因为这会离苏辙更近,兄弟团圆也就方便些。

可不知为什么,两个人都在山东,这一年的中秋节,却没能团聚。望着天上的圆月,酒醉的苏轼竟然埋怨月亮故意与人们过不去。

接着,他笔锋一转,说人们都向往“欢”与“合”,但这世上毕竟存在“悲”与“离”,就像月亮,它也不可能永远如今晚这般,它也有“阴”与“缺”,世界上根本就没有十全十美。

【素材点拔】世事不可能尽如人意,但求无愧于心就好。

4.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回首向来萧瑟处,也无风雨也无晴。

这是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黄州的第三个年头。

这一年春天,苏轼与好友相约郊游,途中大雨忽至,同行的朋友都觉得很狼狈,只有苏轼不这么觉得,泰然自若,迎雨而行。

过了一会,天晴了,苏轼填了这首词。

【素材点拔】人生路上风风雨雨在所难免,与其慌张逃避,不如从容面对。走过去,一切都变成了风景,一切都不值一提。

5.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公元1084年,苏轼终于结束了他的黄州团练副使生活,奉调汝州。

在路过九江时,游览庐山,写下若干首诗,而这一首,是最后的总结。

身处庐山之中,看到的一切峰峦和流水都只是庐山的一部分,而非整体。

也就是说,当我们在一件事物当中的时候,我们看到的是非对错其实并非真正的是非对错,因为我们的眼界会被事物本身所遮挡,同时,又会受自己的好恶所左右。所谓,当局者迷,旁观者清。

【素材点拔】只有抛开主观与偏见才能看清事物的本来面目。

6.人间有味是清欢

同样是1084年,去汝州上任的途中他还经过了一个叫做泗州的地方。

受泗州友人刘倩叔所约,两人同游泗州南山。午间,两人在山间水畔煮茶,采摘鲜嫩蔬果野菜作茶食,聆听大自然的声音。

无酒无肉,也无丝竹歌舞,但却让苏轼感到了人间真正的味道。

我们内心渴望声色犬马,追求功名利禄,沉迷灯红酒绿,觉得这样的生活带劲,刺激。

但当你真正身处在这样的热闹中,感到的只有无尽的寂寞与空虚。转而发现,越是平淡、宁静的日子,内心越丰富,越快乐。

【素材点拔】物质上的奢糜浮华只会让人迷失,内心的宁静丰盈才能让人快乐。

7.九死南荒吾不恨,兹游奇绝冠平生

一贬再贬的苏轼,人生快到尽头时才获赦离开海南岛。在渡海归家之际,回首这一路的贬谪生涯,他写下了这两句人生感悟。

垂老之年身陷海南岛这样一个蛮荒瘴疬之地,在苏轼看来竟然只是一种“兹游奇绝”。多年来的打击和挫折没有让他消沉,反而铸就了他藐视困难的大无畏精神和以苦为乐的乐观心态。

生命达不到一个非凡的境界,怎能写下这样超然的诗句?

【素材点拔】以苦为乐,用微笑面对生活的困境。

8.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

苏轼的一生是漂泊的一生。与他相识的人,也多半过着四海漂泊的日子。

苏轼在杭州做官时,老友钱穆自绍兴而来,途经杭州,略作停留,又要启程河北。

苏轼送老友至江边,离别之情忽上心来,但是他却说,人生好比一家旅馆,你我都是其中过客。

我们常因身边的人、身边的物,来了,走了,而喜,而忧。

其对于这个世界来说,我们本身就是一个过客,不要过分执着于聚散得失,珍惜当下就好。

【素材点拔】人生苦短,生命无常,要珍惜光阴,活在当下。

三件事看出大爱

苏轼一生虽然仕途坎坷,宦海沉浮,却始终常怀爱民之心,常谋利民之事。即使是在被贬后,仍然专注于为民办实事。

1.徐州防洪

熙宁十年(1077年),苏轼任徐州知州后仅三个月,就遇到了一场巨大的水患——黄河决堤。洪水在一月内就先后淹了45个县。在徐州城外,水面已高于城中平地一丈零九寸,徐州城危在旦夕!苏轼遇险不乱,先安排官吏衙役想法堵好城门,又亲自踏着泥泞小路到武卫营动员士兵。有感于苏轼为民请命的一片赤诚,士兵们义不容辞上城墙护守。而苏轼本人更是以身作则,吃住都在城墙上的小棚内,不分昼夜指挥大家加高加厚城墙,将不断上涨的洪水挡在了城外。经过一个多月的艰苦奋战,围城45天的洪水终于回归黄河故道,徐州城保住了!次年二月,皇帝不仅下旨表彰他抗洪保城的大功劳,还拨款3万贯、1800担粮食和7200名民工,批准在城东南修建防洪外墙。

2.西湖筑堤

元祐四年(1089年),苏东坡出任杭州知州。当时,西湖水涸草生,百姓饮水困难,生存极受影响。沿湖的农田得不到及时灌溉,鱼虾菱藕几近绝迹。于是,苏东坡向朝廷上奏了《乞开杭州西湖状》,为民请命,请求治理西湖。西湖壅塞太重,淤泥过多,如果开挖的话,挖出来的淤泥怎样处理呢?苏东坡想了三天,最终想到了一个巧妙的办法——挖淤泥、筑长堤。他指挥人们挖出淤泥和杂草,再利用挖出的淤泥杂草堆筑起一条南北走向的堤岸。人们为了纪念苏东坡,就把这座长堤称为“苏公堤”,简称为“苏堤”。在后来历代,苏堤都陆续得到修缮、延展,有了西湖十景之首的“苏堤春晓”。

3.儋州办学

绍圣四年(1097年),年已62岁的苏轼被一叶孤舟送到了徼边荒凉之地海南岛儋州(今海南儋县)。据说在宋朝,放逐海南是仅比满门抄斩罪轻一等的处罚。他把儋州当成了自己的第二故乡,“我本儋耳氏,寄生西蜀州”。他在这里办学堂,介学风,以致许多人不远千里,追至儋州,从苏轼学。在宋代100多年里,海南从没有人进士及第。但苏轼北归不久,这里的姜唐佐就举乡贡。为此苏轼题诗:“沧海何曾断地脉,珠崖从此破天荒。”人们一直把苏轼看作是儋州文化的开拓者、播种人,对他怀有深深的崇敬。在儋州流传至今的东坡村、东坡井、东坡田、东坡路、东坡桥、东坡帽等等,表达了人们的缅怀之情,连语言都有一种“东坡话”。

【素材点拔】胸怀大爱之人,总是能不计个人得失,一心为国为民。 

作文素材吧 www.zwsc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