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加微信
素材随手查
首页 > 人物素材 > 现代人物

黄旭华,隐姓埋名三十年的“核潜艇之父”

浏览次数:
有用: | 

导语

家国情怀、时代青年,这两个关键词是近年来高考作文的热门考点。

前不久,在庆祝建国70周年之际,有42人被授予“国家勋章”和“国家荣誉称号”,他们无疑是书写“家国情怀”的最佳人物素材。

今天,素材君就要给大家介绍其中的一位——“国家勋章”获得者、“中国核潜艇之父”黄旭华。

“潜入水底”三十年

黄旭华,1926年出生于广东汕尾的一个医生世家,他从小立志从医。

当他上小学时,家乡遭到日本侵略者的疯狂轰炸,于是他改变志愿,决心长大后要制造飞机、战舰,用最先进的武器来保家卫国。

高中毕业后,他如愿考上了上海交通大学造船系。

1958年,作为国家最高机密的“核潜艇工程”正式立项,黄旭华被选入“核潜艇总体设计组”。

正式加入之前,上级找他谈话,把“丑话”说在了前面:

第一,进入这个领域就不能出去,干一辈子,犯了错误也不能出去。你一出去就把国家机密带出去了,犯了错误留在这打扫卫生;

第二,绝对不能泄露单位的名称、地点、任务、工作的性质;

第三,当一辈子无名英雄,不出名。

对于这些要求,黄旭华欣然接受。

后来他说:“参加核潜艇工作,我就像核潜艇一样,潜在水底下,我不希望出名。”

从加入设计组那一天起,直到1988年,30年间,黄旭华再也没有见过父母和兄弟姐妹一面。

父亲临终时都没见到他,最终也不知道他这个三儿子在干什么。

1987年,黄旭华把《文汇月刊》上的一篇文章寄给了母亲,这是一篇报告文学,题目叫《赫赫而无名的人生》,讲述了他为中国核潜艇事业隐姓埋名30年的事迹。

他的名字虽然没有在文中出现,但因为写了“他妻子李世英”,老母亲瞬间明白了这是怎么回事。

文章尚未读完,老人已经泪流满面。

至此,家人才明白这么多年他去了哪里,在干什么。之前对他的抱怨和误解才逐渐消除。

1988年,黄旭华回到了阔别30年的广东老家,93岁的老母亲终于等到了自己的三儿子。只不过,离家时一头黑发的他,归来时已两鬓斑白。

有人问他,这么多年不能在父母身边尽孝,甚至无法见上一面,是怎么坚持下来的?

黄旭华说:“对国家的忠就是对父母最大的孝,这个一直在我心里面。”

适用话题:家国情怀、无私奉献、淡泊名利

攻坚克难铸利剑

核潜艇是个复杂的系统工程,相当于海底核电站、海底导弹发射器、海底生活场所的三合一。

在项目启动时,所有科研人员都没见过核潜艇长啥样,更别说它的内部结构。

一切都是从零开始。

在国家一穷二白的条件下,黄旭华他们只能用土办法来解决高科技难题。

他们用算盘计算数据,两组人同时算,结果一致时再算下一步。

他们用磅秤来称每一个零部件,以便核定潜艇的重心所在。

就这样,他们凭着决心战胜困难,凭着智慧自主创新,以最快的速度完成了核潜艇的设计和制造。

项目启动三年后,核潜艇开工建造;开工两年后,第一艘核潜艇下水;下水四年后,正式编入海军序列。

这是世界核潜艇史上罕见的速度。

中国从此又有了一把保家卫国的利剑。

适用话题:不畏困难、自主创新

以身犯险“探龙宫”

核潜艇研发过程中,有一项试验存在着很大风险,那就是极限深潜。

在极限深度,艇体承受着巨大的压力,任何一块钢板、一条焊缝、一个阀门有问题,都可能导致艇毁人亡。

1963年,美国“长尾鲨”号核潜艇在进行此项试验时,发生事故,艇上129人无一生还。

当我国的核潜艇研发走到这一步时,试验人员心情忐忑,有人甚至写下了遗书。

为了稳定大家的情绪,黄旭华宣布要和大家一起下海试验。

之前,在世界军事史上,从没有一位核潜艇总设计师亲自参与深潜试验。

但是黄旭华说:“万一试验过程当中发生了哪些不正常现象,我会及时协助艇上的援救,采取措施及时避免事故扩大。作为总设计师我要为这条艇负责到底,我必须下去。

随着潜艇的不断下沉,艇体在压力下发出“咔嗒、咔嗒”的响声,听来令人惊心动魄。

但黄旭华镇定自若,指挥潜艇到达既定深度,取得各项数据,试验圆满成功。

在全体试验人员欢呼、庆祝时,黄旭华也即兴赋诗一首:“花甲痴翁,志探龙宫。惊涛骇浪,乐在其中!”

适用话题:责任与担当、勇于献身

后记

如今,已经95岁高龄的黄旭华,每天仍然准时出现在他的办公室。他要为年轻的科研人员答疑解惑,鼓劲助威。

“我现在的责任是给新的这一代当啦啦队长。”和蔼可亲的黄老如是说。

作文素材吧 www.zwsc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