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加微信
素材随手查
首页 > 作文前沿

作文怎样写才显得有文采?(以2021高考作文为例)

浏览次数:
赞: | 

诀  窍 

语言表达是评价作文优劣的重要一项。

有些同学长于思考,写作文时在审题立意、谋篇布局、说理论证等方面都没问题,唯独就是在语言上没有天赋,写出来的东西总是干巴巴的,没有一点文采。

以这样的风格做数学证明题没一点问题,但是用来写作文,很难拿到一个满意的分数。

有人说文采在于天赋,在于长期积累,道理是没错,但也并非绝对。

让文章看起来有文采,其实也是有诀窍的。

掌握了其中的窍门,未必能成为作家,但应付高考作文绰绰有余。

所谓文采,就是把原本枯燥的东西写得鲜活生动,其中一个重要的诀窍就是:

把抽象的东西具象化。

比如,别人写“开始”,你写“启航”;

别人写“达成目标”,你写“抵达彼岸”;

别人写“人才被埋没”,你写“珍珠蒙尘”。

你是不是就显得比别人有文采?

这其中的原理就是,把原本抽象的概念,形象化地表达出来,让人读起来有画面感,更容易感同身受。

这就叫做“把抽象的东西具象化”。

方  法

如何才能把抽象的东西具象化?最常见的方法有两种:

比喻法和符号法。

先来看比喻法。

比喻是一种常见的修辞方法,它可以化深奥为浅显,化陌生为熟悉,化平俗为生动。上面举的那三个简单的例子都是用的比喻法。

在历年的高考优秀作文中,用这种方法的比比皆是。比如:

2016年全国II卷优秀作文《何处消得泼茶香》

不同于公式的堆砌,语文更像是一块茶饼,课堂教学与课外阅读固然能教会我们沏泡品味它的方法,但唯有生活实践才是那一瓢沸腾的汤水——语文唯有与生活相遇,才能涤荡出其中清茗的滋味。

这篇作文讨论的话题是“学习语文的体会”。考生把语文比作茶饼,把学语文比作泡茶,把生活实践比作沸腾的汤水,生动形象地说明了生活实践对于学习语文的重要性。

这段文字位于作文的开头,它不仅一目了然地亮出了核心观点,而且其生动的表述给阅卷老师留下了非常好的印象,最终得了满分。

2017年全国Ⅲ卷优秀作文《虽千万人,吾往矣》

高考,硝烟四起,刀光剑影,旌旗画角,鼓声争鸣,你我便是那踏马出征的战士,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这道作文题要求以“我看高考”或“我的高考”为副标题,所以,“高考”是作文的核心关键词。

作者正是把这个核心关键词进行了形象化的表达,把高考比作战场,把考生比作战士,实现了化平俗为生动,赢得了阅卷老师的青睐。

把抽象的东西具象化,除了用比喻,还有一种方法比较常用,素材君给它起了一个名字——“符号法”。

即,选一些具体的事物作为代表性符号,来代指一个抽象的概念。

比如,用手掌厚厚的老茧代指勤劳,用唐诗宋词、秦砖汉瓦代指中华文化等等。

符号与概念之间不是喻体和本体的关系,只是代表与被代表的关系,因此这种方法不能称作比喻,我们权且把它叫做“符号法”。

使用这种方法,能把宏大枯燥的概念替换为有血有肉的事物,既便于理解又便于描写,实现了化深奥为浅显,化陌生为熟悉。

还是以高考优秀作文为例。

2018年浙江卷优秀作文《“浙”就是你》

你是苏子笔下淡妆浓抹总相宜的西子,你是戴望舒诗中悠长又寂寥的雨巷,于我,你是集美貌与智慧于一身的老者,时代与民族精神在“浙”里发扬。

作者以“西湖”、“雨巷”为代表性符号,来代表浙江,把宏大的事物具体化、生动化,并且给文字赋予了诗情画意,很容易吸引眼球,博得好感。

2019年上海卷优秀作文《中国文化中国味,传承发展文化根》

朱漆门,白玉栏,一砖一瓦间彰显“中国味”;峨冠带,水袖衣,一板一眼间唱尽“中国味”;狼毫笔,石镇尺,一撇一捺里写出“中国味”。中华文化因其特有的中国味而散发出无穷的魅力,身为华夏儿女的我们,更应传承和发展中国味这一文化根。

这道作文题关注的话题是“中国味”,作者巧妙地选用了一系列文化符号来代表“中国味”。

从建筑的角度出发,选用了“朱漆门,白玉栏”;从京剧的角度出发,选用了“峨冠带,水袖衣”;从书法的角度出发,选用了“狼毫笔,石镇尺”。

亮出这一系列符号后,“中国味”这个抽象的概念一下就有了画面感,而且具有了鲜明的色彩和优雅的韵味。

示  范

下面,素材君以2021年的高考作文为例,来示范一下“比喻法”和“符号法”的用法。

今年全国甲卷的作文主题是“可为与有为”,题目所给材料涉及到党的百年历程、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等内容。

我们不妨这样来开头:

2021年,中国人民迎来了建党100周年。从八角楼上的如豆灯光,到延河城头的抗日烽火;从嘉兴南湖的一叶小舟,到行稳致远的“中国号”巨轮。百年大党风华正茂,中国人民意气风发。如今,新时代的大幕已徐徐拉开,伟大祖国前景光明、大有可为,我辈青年当担起时代重任、奋发有为。

“八角楼上的灯光”、“延河城头的烽火”、“嘉兴南湖的小舟”用的是“符号法”,它们都是标志我党百年历程的代表性符号。而“中国号巨轮”、“新时代的大幕”用的是“比喻法”。

今年新高考Ⅰ卷的作文主题是“强弱的相互转化”,题目所给材料是毛泽东《体育之研究》中的一段话。

我们可以这样来开头:

一百年前,毛泽东在《体育之研究》中论及强弱相互转化的道理,我深以为然。是啊,孰强孰弱,从来不是亘古不变的定势,而是一个不断演变的动态过程。“水”性至为柔弱,然而只要假以时日,“水滴”也可致“石穿”;“钢”性至为强硬,然而如果不善加利用,最终也可能化为“绕指柔”。

用“水滴石穿”比喻以弱胜强,用“百炼钢化为绕指柔”比喻由强转弱。比起干巴巴的讲道理,这样写是不是比较生动?

今年上海卷的作文题哲理性依然比较强,它讨论了一个问题:事物的价值是否需要经过时间的沉淀才能显现?

对于这个问题,考生当然可以持肯定的态度,也可持否定的态度,只要能自圆其说就行。

如果我们持的是否定的态度,那不妨这样来开头:

有人说,时间是一面滤网,滤去的是纷扰和嘈杂,留下的才是真情和真相。而我却想说,有些人、有些事,不需要时间的沉淀,只需要一个瞬间,就能打动我们的心弦。

文中用“滤网”比喻时间,用“打动心弦”来比喻事物具有重要的价值。

好了,素材君的示范就到这里,要想用“比喻法”和“符号法”来提升自己的文采,大家还需多多练习。

最后特别说明一点,作文的开头部分非常重要,在这一部分多花点心思是值得的。用“比喻法”或者“符号法”把开头写出彩,也算是把好钢用在了刀刃上。

声明:图片摄影Nadine Shaabana,授权基于unsplash.com。部分内容综合自网络,侵权即删。

作文素材吧 www.zwsc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