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加微信
素材随手查
首页 > 词句积累 > 名言金句

《平“语”近人》热播,又一个高考热点?

浏览次数:
有用: | 

近日,《百家讲坛》特别节目《平“语”近人——习近平总书记用典》在央视综合频道播出,社会反响热烈。

今天,让我们一起学习经典,领悟思想,以便适时把总书记讲过的金句引用到我们的作文中,为其增色添彩。

01:“一枝一叶总关情”

场景回放

2014年5月9日,习近平总书记参加河南省兰考县县委常委班子专题民主生活会时所讲,这也是他特别喜欢的一首诗,在很多场合引用过。

句子释义

句子出自清代郑板桥的一首诗,全诗如下:

《潍县署中画竹呈年伯包大中丞括》

清/郑板桥

衙斋卧听萧萧竹,

疑是民间疾苦声。

些小吾曹州县吏,

一枝一叶总关情。

郑板桥是清代著名诗人、学者、画家,这首诗是郑板桥在山东潍县担任知县时所写。

“衙斋卧听萧萧竹”:在官府之中听见外面萧萧的竹声。

“疑是民间疾苦声”:“疑是”,用得非常妙。好像我听到的是民间百姓的呻吟之声。

“些小吾曹州县吏”:我们这些地方上的州县小吏。

“一枝一叶总关情”:外面的这些竹子,无论哪一枝哪一叶,都关乎我的感情。

郑板桥写这首诗时,潍县正闹大灾。他让老百姓、灾民参加基建、土建,解决灾民没有粮食吃的问题。这首诗表达了他非常深切的爱民之情。

02:“政之所兴在顺民心,政之所废在逆民心。”

场景回放

2014年9月2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成立65周年大会上所讲。

句子释义

句子出自《管子•牧民》。

《管子》是先秦时期管子的言论、文章总集,在《四顺》这一章中讲到“政之所兴在顺民心,政之所废在逆民心”,指政权的兴废,最终的决定因素都是民心。

03:“治国有常,而利民为本。”

场景回放

2016年1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专题研讨班所讲。

句子释义

句子出自《淮南子·氾论训》。

“治国有常,而利民为本”:治理国家的原则,最根本的就是要利民,就是要让老百姓得到实实在在的好处。

04:“见善则迁,有过则改。”

场景回放

2014年5月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大学和师生座谈所讲。

句子释义

“见善则迁,有过则改”出自《周易》六十四别卦当中的第四十二卦,原文是:“君子以见善则迁,有过则改”。

怎样才能做一个更好的人?看见别人比自己更好的地方,就要向他学习。发现自己有些事情做错了,一定要改正,才能不断地进步。

05:“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场景回放

2016年10月2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大会上所讲。

句子释义

“水能载舟,亦能覆舟”,最早出处是《荀子·王制》,原文是:“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

君主就像是船,而老百姓则像是水,水可以托船,也可以掀船。

06:“四维不张,国乃灭亡。”

场景回放

2014年5月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大学和师生座谈所讲。

句子释义

“四维不张,国乃灭亡”,出自于古代著名典籍《管子》。

原文是:“国有四维……何谓四维?一曰礼,二曰义,三曰廉,四曰耻”。

“维”的本义是指系东西的大绳子,也可引申为一切事物赖以固定的东西。而“国有四维”,是说治国有“礼义廉耻”四大纲纪,这四大纲纪一旦有所缺失,国家就会陷入比较危险的境地。一旦四大纲纪全部废弛了,国家就有可能面临灭亡的绝境,这就是“四维不张,国乃灭亡”的本义。

“礼”是社会群体当中的人,应该共同遵循的法律准则和道德规范。

“义”简单地说是公平、正义,是伦理的原则,也是品德的根本。在《管子》中,“义”还有推让的意思,要抑制个人的欲望,把更多的机会让给别人。

“廉”是公正、廉洁,不骄奢、不贪婪,不掩盖一切丑恶和罪恶的东西,光明正大。

“耻”,要有羞耻之心,不要纵容邪恶、罪恶。

每个时代都有奉行的价值观。礼义廉耻,是那个时代普遍奉行的价值观。“四维不张,国乃灭亡”,遵守社会规范、奉行公平正义、知耻行善、廉洁奉公,这是国家富强、社会太平的基本保障。

07:“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场景回放

2018年5月2日,习近平总书记又一次到北京大学和师生座谈时所讲。

句子释义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这是《礼记·大学》篇的基本纲领,也是“大人之学”追求的最高境界。

“明德”是指光明美好的德行,而“明明德”,前面的“明”字是动词,是彰显的意思。“明明德”是指彰显光明美好的德行。而“亲民”,指的是要将这种光明、美好的德行推及到民众身上去,要革除蒙昧,开发民智,共同达到道德修养的最高境界,也就是“止于至善”。

08:“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场景回放

2014年5月4日,习近平总书记与北京大学师生座谈时所讲。

句子释义

这几句同样是出自《礼记·大学》,是经过精简的说法。

如果说“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其中的明明德、亲民、至善,指的是道德修养追求的最高境界,是《礼记·大学》当中的三大基本纲领的话,那么这几句所提出来的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就是实现三大基本纲领的八条具体的途径。

09:“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

场景回放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8年春节团拜会上所讲。

句子释义

句子出自《孟子》。孟子曰:“人有恒言,皆曰天下、国、家。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

常言都说,天下、国、家的根本在于每一个家庭,而每一个家庭的根本在于我们每个人自身。每一个人都应当以敬畏的态度努力做一个好人,做好自己,然后才能够建设和谐美满的家庭,而家庭和谐美满了,那么国家才能够做到秩序井然,天下才能够太平。

10:“爱子,教之以义方”;“爱之不以道,适所以害之也。”

场景回放

2016年12月12日,习近平总书记接见第一届全国文明家庭代表时所讲。

句子释义

“爱子,教之以义方。”出自《左传》,“方”是道,“义方”是道义,意思是如果一个人真的爱自己的孩子,那就应当用道义来引导他。

“爱之不以道,适所以害之也。”出自《资治通鉴》,意思是如果你不用道义来引导孩子,不用道义来爱孩子,那不是爱孩子,反而是害了他。

从《左传》到《资治通鉴》,中间隔了约1500年,这两句话一正一反说的是同一件事:我们应当怎样爱孩子,什么样的爱才是真正对孩子有好处的父母之爱。

11:“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

场景回放

2016年12月12日,习近平总书记接见第一届全国文明家庭代表时所讲。

句子释义

“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出自《周易·文言》:常常做好事的人家一定会福泽深厚,常常做坏事的人家一定会遭到祸殃。积善、积不善,重点都在于“积”字,即量变会促成质变。

12:“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场景回放

习近平总书记2015年春节团拜会上所讲。

句子释义

句子出自唐代孟郊的《游子呤》,全诗如下:

《游子吟》

唐/孟郊

慈母手中线,

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

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

报得三春晖。

作者孟郊是中唐著名诗人,46岁终于考中进士,50岁被任命为溧阳县尉。他到溧阳后,立刻赶回老家,将老母亲接来奉养。

这首《游子吟》不是孟郊在青年时代告别老母亲写下的诗篇,而是母子在经历了漫长的分离,终于能够长长久久相互陪伴时所写。

穿着母亲亲手缝制的衣裳,无论游子走多远,离开家有多久,只要一想起远方的家,有老母亲在等待着他回来,他都会感到一份安心、一份踏实。

如果说为远行的游子缝补衣裳是每一位母亲最朴素的表达,那么儿子对于母爱的深切感受和情感回报,比母爱的无私付出要更加难得,更加珍贵。如何报答,形式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子女有没有“寸草心”。

作文素材吧 www.zwsc8.com